名家视点|桂浩明:如何看待上市公司回购

本文共1613字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阅读完约3分钟

■ 桂浩明

在证券市场上,股票回购是指上市公司使用自有资金,在二级市场上买入自己所发行股票的行为。在理论上,上市公司是不能参与自己发行在外股票的交易的,但在发生公司控股权争夺、股价出现非理性下跌以及市场运行不太稳定的时候,在充分披露信息的前提下,回购则是被允许的。

而近几年来,在证券理论研究中,出现把回购视为一种特殊形式分红的观点,并且迅速在市场上得到实践,特别是海外一些盈利良好的大型公司,几乎每年都会进行数额巨大的回购,其股价也因此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。

我国上市公司的回购操作,以往一直是比较少的,在2015年发生股市异常波动后,出于维护市场稳定、恢复必要流动性的考虑,监管部门要求上市公司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,尽可能在二级市场买回一部分股票。

据不完全统计,当时大约有不到1/3的上市公司进行了股票回购。不过从事后来看,其效果并不明显,那次的回购高潮出现在2015年的四季度,而股市大盘在2016年年初还发生过两天四“熔断”这样近乎极端的状况。这以后,虽然大范围的回购少了,但还是有一部分蓝筹股公司不时会拿钱出来进行回购,它们在公告中一般都表示,公司看好自身的未来发展,认为此时股价偏离了内在价值。显然,这种回购具有较为突出的维护股价的意图。

另外,近几年来上市公司在进行IPO时,一般也会提出包括回购部分股票等在内的稳定股价预备措施。不过从实践来看,这些公司以回购来维护股价的操作效果并不理想,大都是在公布回购消息时股价有所动作,过后也就归于平静了。

可能有人会问,为什么海外市场上市公司的回购,对公司股价会有很大提振呢?

这里要说明的是,第一,海外市场真正通过回购达到推高股价的案例其实并不多,事实上也并不存在上市公司大面积回购股票,从而导致股票普遍上涨的情况。

其次,当然有苹果、微软等公司每年回购股票,股价也节节上涨的情况,但它们的回购量很大,一般每次都会占到总股本的3%-5%,这相当于产生了超大买盘,而且股票在回购后是被注销的。

有关分析显示,由于出现大笔买入,且买入后又被注销,这样因为流通盘减少带来股价上涨所产生的收益,比给投资者发放现金红利收益更大,这也为将回购视为分红的理论提供了佐证。

当然,这里的前提不是有没有开展回购,而是回购的量是否足够大。苹果、微软这种公司富可敌国,现金流十分充裕,可以大肆进行回购。但大多数公司是不具备这种能力的。A股上市公司搞回购,普遍规模都在几千万元的级别,这对于动辄几十亿、上百亿市值的公司来说,的确难以产生什么效果。当然也有花几十亿元做回购的,但相应公司的市值是上千亿元,因此也是杯水车薪。

A股上市公司搞回购,有的还不是用于注销,而是用于股权激励,相当于公司拿钱买了股票分给高管及关键岗位的人员。由于事实上没有缩减股份,在这过程中受益最多的是公司内部人员,虽然说他们工作积极性提高了对上市公司也是有利的,但这毕竟需要一个过程,而且本身也不是直接的,这样的回购在维护股价方面的作用,恐怕就不那么大了。

最近股市走势疲弱,有关方面再度呼吁有条件的上市公司积极进行回购,也的确有不少公司表示响应。但是,就目前的总体回购规模而言,还是非常小的。

这也难怪,现在企业普遍缺钱,拿不出多少资金用于回购。而且,当下股市的回落尽管有市场结构等方面的原因,但更多还是实体经济运行的直接反映,这也不是靠回购能够解决的。

因此,投资者一方面应该欢迎上市公司进行回购,特别是开展回购后注销股票这样的操作。但与此同时,不宜对数量有限的回购抱有太大的期望。最近有关方面编制了“回购指数”,大家不妨拿它与其它指数相比较,看看有没有超额收益。在没有数据证明回购产生明显效果之前,对这个题材还是应该保持谨慎。

编辑|贺梦璐 校检|袁钢 审核|何颖

本文为|金融投资报jrtzb028(微信号)

未经授权,禁止转载 如需转载,请联系金妹儿

转载须在正文开头显著位置

注明稿件来源及作者名,违者必究

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:51120180008

推荐内容